2007年11月7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十三版:维权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维权提醒
骗子新招:快速调换存折
本报首席记者 朱兰英 通讯员 朱艳 邹翔峰

  事件回放:
    长兴县的周先生往“自己的”存折里存了6万多元钱,谁知却落入了骗子的口袋,问题就出在那存折上。
    今年9月17日上午10时许,做家具生意的周先生迎来了两位“客人”,其中一人自称是某部队后勤处处长,需要采购价值20万的办公桌。该“处长”还提出,周先生要开一个邮政储蓄的账户。双方吃饭谈生意时,部队“后勤科陈科长”也来了。“陈科长”说,按部队的规定,合同必须要进行公证,而公证需要验资,因此周先生要往存折里存一笔钱以证明经济实力。期间,“陈科长”还拿起周先生新开户的邮政储蓄存折看了一会儿。
    当天下午,周先生往存折里存了6万多元。但他很快发现,账户上的钱被别人取走了。10月30日,长兴警方抓获了3名犯罪嫌疑人。经查,他们都是河南人,根本不是军人,还用同样的手段在嘉兴骗了3万元。警方提醒:
    这伙人的手段十分隐蔽。在要求周先生去开储蓄账户的同时,他们也于当天用周先生的名字做了张假军官证,并以此办理了存折和银行卡。然后,“陈科长”在查看存折时将两本存折掉了包。因为存折的名字和开户时间都一样,周先生很难察觉。
    警方表示,类似的诈骗手段还不多见。但是,骗术千千万万,防范的手段只有两条:不相信天上会掉馅饼;妥善保管自己的存折及密码。